前情提要
五條港見證了清代貿易之繁華,也見證了台江內海逐漸淤積,滄海桑田。隨著府城人口增長,築城取代一開始的木柵,大井頭從碼頭邊變成街市,城外的五條港開始展現風華。郊商、碼頭苦力和酒家女,多少故事在這發生。路線
寶美樓民族路圓環邊,今法國臺北婚紗,便是日治時台南聞名的酒家,「北有江山樓,南有寶美樓」中的寶美樓。今日寶美樓仍存日治時期四層樓建築,兩側最上方,還可以看到寶美樓的刻字。
「水仙宮外是儂家,來往估船慣吃茶;笑指郎身是錢樹,好風吹到便開花。」~ 陳肇興《赤崁竹枝詞》
從詩詞中也可看見,五條港在商貿發達之後,酒家青樓也伴之而生,而日治之後,更是許多大型酒家與特種娛樂的聚集之地,現今的宮後街也是昔日的風花地。
景福祠
景福祠是台南唯一列為古蹟的土地公廟,現在被市場包圍,橫於門口的人和街、普濟街為昔日的杉行街,為當時的杉行和棺材店聚集處,也有「杉行街的扛轎,吃飽閑閑等死」的俗諺。
景福祠位於佛頭港三條支流(王宮港、媽祖港、關帝港)匯集之處,亦稱佛頭港土地廟。在嘉慶年間失火重建,內有碑文註明附近店家高度不得高於廟宇。現在的街市,也都不高,巷弄也相當窄小,在店裡買東西,可以聽到對面店家的殺價聲。
有個有趣的故事是這樣的,當時有間杉行街上有間小吃店和棺材行相對,棺材行每天看著小吃店生意興隆,人來人往,自己卻門口羅雀,內心有點淡淡的哀傷。有天棺材店老闆,終於受不了了,在小吃店生意正好時,他拿起撢子,清著棺材灰塵,嘴裡一邊唸著「出去,出去」,希望那些棺材趕快出去,也希望對面的人潮趕快散去。對面小吃店老闆聽了就覺得有點礙耳,心裡想『老傢伙這不是在觸我霉頭嗎』,所以他也跟著嚷了起來「來來,該逮該逮(自己裝自己裝)」,又氣了棺材店老闆個半死。
聚福宮
位於民族路上的聚福宮,跟待會要介紹的崇福宮,都是城外五大姓中蔡姓族人所建。府城俗諺「蔡拼蔡,神主牌摃摃破」,就是剛剛提到佛頭港為杉木轉運處,碼頭苦力爭奪搬運地盤時,雙方人馬大打出手的雙蔡對抗。
崇福宮
佛頭港為五條港中較為寬者,也是昔日龍舟競賽舉辦的地方。
「佛頭港裏鬥龍舟,擁擠行人到岸頭。曾記昔年逢驟雨,倉皇紅粉跌中流。」~ 許南英《臺灣竹枝詞》
詩詞中可以看見,龍舟賽事為當時府城一大盛事,觀看人群眾多,大家躲雨時,還有小姐不慎落水的盛況。
(待續…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